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能严格实施更加重要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能严格实施更加重要

“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能严格实施更加重要

作者Author:郑联盛 2019-01-04 2019年01月04日
本次规则修订明确首发上市欺诈发行、重组上市欺诈发行、年报造假规避退市以及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等四类退市情形和实施程序,新增社会公众安全类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进一步严格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退市制度的严格、有效实施使得股票市场“有进有出”,可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和优胜劣汰功能。


近日,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退市制度是证券交易所制定的关于上市公司暂停、终止上市等相关机制以及风险警示板、退市公司股份转让服务、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等退市配套机制的制度性安排。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的出台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必要一环,夯实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基础。10月30日证监会曾强调,正在按照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快包括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等工作。

本次规则修订明确首发上市欺诈发行、重组上市欺诈发行、年报造假规避退市以及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等四类退市情形和实施程序,新增社会公众安全类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进一步严格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退市制度的严格、有效实施使得股票市场“有进有出”,可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和优胜劣汰功能。

一、退市制度功能不显著的根源

A股退市制度具有较长的实践历程,但是,退市制度吐故纳新、优胜劣汰的功能并不显著。A股退市制度早在2001年就建立起来,当年2月份证监会出台了《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其后于当年年底加以修订,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暂停上市。其后,根据市场的发展,退市制度亦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截止2018年6月末,A股仅有约75家上市公司退市。

A股退市制度功能不显著的根源:一是退市标准相对单一。上市公司通过财务调节利润规避“连续三年亏损”的暂停上市要求,甚至出现出售房产使得利润为正的操作。退市标准单一使得退市风险规避操作较为容易;

二是上市公司“壳资源”仍然稀缺。由于发行审核制度的实施,使得首次公开发行受到较大的制度制约,同时市场波动也可能使得公开发行受到“暂停”的约束,上市公司“壳”价值仍然显著;

三是地方政府干预。为了保住上市公司“名分”以及潜在的融资功能,地方政府经常采取财政补贴等方式来使得上市公司利润由负转盈,以规避退市的风险。同时,上市公司退市被认为是“丢脸”的事情;

二、低效的退市制度将阻碍上市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从国际比较看,A股退市的比率过低。以美国为例,上市公司退市十分普遍。美国上市公司退市存在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两种类型。美股主动退市的数量相对高于被动退市,而A股上市公司退市大多是被动退市的情形,即被主管机构或证券交易所除牌停止交易。美国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在1997年曾高达8851家,但是,2012年减少至4012家。最近几年,美国国内上市公司数量虽有所增加,但2017年底为4336家,不足1997年高峰期的一半。虽然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但是,美国股票市场却在2018年创出历史新高,美国退市制度在上市公司发展壮大中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

图1 美国国内上市公司数量

每个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公司组成和资本市场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退市公司数量和比例差异亦较大。但是,普遍的经验是如果没有有效的退出机制,那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和优胜劣汰的功能就难以发挥,股票市场估值体系和上市公司信用利差机制就将失效,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资质差的上市公司反而成为投资者或投机者的炒作对象,而优质蓝筹则无人问津。低效的退市制度将阻碍上市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在A股市场发展近30年的过程中,制度安排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是,比良好的制度安排更加重要的是严格有效的政策实施。对于监管者而言,需要深思为何A股退市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中体制机制制约或掣肘因素是什么?如何严格有效实施法律法规,提高上市公司违规违法成本?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应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而不是利用资本市场套现。只有严格实施其具有淘汰功能的退市制度,发展具有资源配置功能的微观机制,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才有保障,多层次资本是市场发展才有基础。制度修订完善后,更加重要的是不折不扣地严格实施。有效实施比完美制度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