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曾刚: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要从规模至上向多目标动态平衡转型
Home > MediaCoverage > 曾刚: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要从规模至上向多目标动态平衡转型

曾刚: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要从规模至上向多目标动态平衡转型

2024-08-21 2024年08月21日

所有银行的发展都要从早期的规模至上转换到多目标的动态平衡。早年发展规模看得很重,同时市场也给了规模扩张的机会。但如今在需求收缩、空间有限、资金成本和风险控制较全国性银行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中小银行一味追求无效益的规模扩张是无意义的。

12.png

近日,在由IBTD银行人才发展智库与锐道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小稻谷城农商银行竞争力提升发展”高峰论坛上,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要从以规模至上向多目标动态平衡转型,从而更好地引领发展。

“所有的金融政策、银行业务调整都与外部经济的变化高度相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金融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也随之不断变化。”曾刚认为,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经济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也直接影响了银行的发展方向。

一是工业化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制造型产业为主。金融服务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金融机构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是不足的,很多城、农商银行也是在此阶段逐步组建与改制成功的。当时商业银行最核心的战略重心就是“存款立行”。

二是城市化阶段,经济发展动能转向房地产和城投。在此过程中,零售业务也逐步兴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很大程度上影响与推动了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

三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旧的动能已经减弱,如房地产、城投以及个人按揭已不足以支撑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层面上不断寻找新的增长动能,用科技引领和产业创新,去带动新的增长空间,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需要不断培养潜力客户,并且会较长时间处在客户结构调整期,同时还要关注过去经营期间内产能过剩的行业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业务开展的核心一定要围绕着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从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而言,曾刚建议,一是未来中小银行经营要打破规模扩张的情结,更多考虑发展质量;二是树立风险经营观念,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他认为,所有银行的发展都要从早期的规模至上转换到多目标的动态平衡。早年发展规模看得很重,同时市场也给了规模扩张的机会。但如今在需求收缩、空间有限、资金成本和风险控制较全国性银行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中小银行一味追求无效益的规模扩张是无意义的。

在经济结构发生调整的阶段,传统的风险观念是失效的。“我们认为风险低的业务,在结构调整的时候往往会形成巨大的风险;当银行建立了成熟风险的意识和风险管理机制的时候,适度尝试高风险的领域,有助于中小银行拓宽业务的边界。在如今风险不断上升的阶段里,不愿意承担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

曾刚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多种目标的平衡,不追求单一的规模扩张,实现多种目标包括质量、效益和规模的平衡;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平衡;息差和非息差收入业务结构的平衡;以及不同业务板块发展的平衡。

因此,他建议,对于不同类型的中小银行,意味着在经济转型的阶段经营的目标以及策略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对需要长期战略投资和培育的领域需要进行系统的安排,这也是真正优秀的银行在这个阶段应该去谋篇布局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