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加足金融“肥料” 让农户“慧”种田
立春过后,福州市长乐区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美农业”)的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与传统农业不同,在这里,传感器替代了农民的指尖,数据流改写着千百年来的耕作逻辑。
自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提出以来,千行百业都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曾经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知天而作”,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也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历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
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各家金融机构也在数字化支农的道路上不断寻求突破,金融服务与智慧农业场景逐步实现了深度融合。
“新农具”赋能“新生产”
田间地头不断穿梭的新型农机、农田上方飞驰而过的无人机……如今,雪美农业的育秧工作人员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实时收集和分析大棚内的温度与湿度、作物生长数据等,并根据实时情况进行光、温、水、气、肥等科学管理。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到“推进设施农业智能化”。眼下,春耕备耕正在大江南北陆续开展,从“镐锄镰犁”到“智慧农机”,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农业生产方式。
“今年计划种植早稻1万多亩。7台插秧机同时启动,一天可以完成400多亩地插秧作业,30天就能完成1万多亩早稻插秧作业。”雪美农业负责人李向雪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无人插秧机通过北斗导航系统,自动进行路径规划和全程插秧作业,工作时间长且效率高,不用再担心会延误农时。
近年来,雪美农业公司积极引入农业智慧设施,推广地空一体的作业模式。“智慧农机设备的采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李向雪说,“好在春耕资金都已经提前备好了。”
为了支持企业备战春耕生产,邮储银行福建福州市分行联合福州市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了“市担保型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通过新型融资模式,破解无抵押物的难题。
“像雪美农业这样的农业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前期土地租赁、科研投入、育种育苗等投入比重大、周期长且固定资产抵押物不足的现状。”邮储银行长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创新性融资模式,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为上游农户、农业合作社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近年来,新型农业成为各家金融机构关注和支持的重点领域,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正在加快形成。
记者从农业银行了解到,该行创新推出了“农机贷”,围绕农机装备产、供、销、用全产业链,为各类客群提供“线上+线下”一揽子金融服务。中信银行协同中信农业,将数字农业系统和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整合,搭建“慧种田”智慧服务平台,打造农业数字化服务方案。
“新肥料”滋养“新农业”
在农业生产力提档升级的同时,各家金融机构也在不断优化金融“肥料”,用科技“沃土”为农业供氧。
走进嵊州陌桑高科的生产车间,全自动不间断养蚕、一年4万吨产茧量,彻底颠覆了“春季限定”的养蚕模式,实现了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不间断作业。
“我们现在200个工人一年的蚕茧产量,相当于10万户蚕农一年的蚕茧产量,而且在蚕丝强度、清洁度上明显好于传统饲养模式,质量达到国家标准5A级以上,为下游高档蚕丝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高科技养蚕的背后,是高额的研发投入。
将科技软实力变成资金硬实力,成了企业更好地投入研发生产的关键。
“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都是实打实的,通过我行的‘技术流’评价体系,企业可以获得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在兴业银行杭州分行金融特派员陈振宇和经营机构的共同推动下,陌桑高科凭借300多项专利等“硬核”资本,获得兴业银行杭州分行2.5亿元综合授信。
如今,以数字金融助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正成为不少金融机构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战略举措。
针对畜牧企业面临的畜禽活体资产抵押难题,中国农业银行创新推出数字化产品“智慧畜牧贷”,以“物联网监管+动产抵押”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实现活体牲畜的可抵可控。
网商银行将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应用于“三农”领域,通过解析卫星图像,识别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种类和长势,同时,结合气候、地理位置、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利用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和产值,给予农户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如何理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包括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受访时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提法体现了农业生产从传统模式向高效、智能、绿色方向转型的趋势,是农业现代化的“领头羊”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支持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这一机制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助力作用。
“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金融体系可引导资金流向农业科技领域。”曾刚告诉记者,例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鼓励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推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此外,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推广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等措施,也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资金支持。
“总体来看,‘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通过优化资金配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曾刚补充说。
相关
Rele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