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银行要开拓更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发展模式
银行要开拓更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发展模式
曾刚 2016-07-13 来源:《互联网金融报告2016》
中国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引起世界关注,前不久有关百度与中信银行合作创办直销银行的新闻登上《华尔街日报》头条证明了这种关注的热度。这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中国新一届政府号召下兴起的创新热潮关系密切。
而在这一潮流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曾刚表示,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应当更多尝试与新兴互联网企业合作发展,并开拓更多合作发展模式,以实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创新,并适应利率市场化大趋势。
利率市场化与信息技术革新大背景
过去10年,中国金融发展主要依靠两种推动力:一是利率市场化;二是信息技术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曾刚表示,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至今,已形成极大的市场规模,且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势不可当,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变革都是在此大背景下进行的。
曾刚表示,信息技术的革新,包括互联网技术作用的不断凸显,尤其是目前互联网移动端应用技术的突破,使金融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认为,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不断出现,包括余额宝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技术应用创新、利率市场化的作用。
他认为,在上述大趋势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与利率市场化完全结合在一起。目前利率市场化留下空白点很多,互联网企业迅速介入,互联网金融实现快速发展。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要部分。对比而言,美国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互联网尚未出现,当这一进程完成,其互联网金融发展空间已经很小,这与目前的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全不同。
但他同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前期发展是在不成熟的监管体系中做到的。也正因如此,未来竞争还将继续甚至更为激烈,而新兴金融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用户习惯引发的银行业变革
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压力,互联网化带来的冲击已不容忽视,而用户习惯的变化对银行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
曾刚认为,目前银行的管理架构、渠道设置以及产品设计都是基于原有用户习惯。现在,用户渠道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银行业电子渠道替代率已经达到95% 以上,绝大多数交易都已在线上发生。银行传统业务越来越少,新兴业务越来越多。这一变化将涉及银行自身流程和业务模式改造,这一变化不能通过单纯设置一个互联网金融部门实现。
实际上,银行的各项业务都应在互联网实现。曾刚认为,不久前银监会发布会上浦发银行介绍的经验很重要,在这一案例中,浦发银行着力实现互联网再造,将业务在互联网端重构。曾刚认为,这一过程就是重构银行业务模式、平台,将非常缓慢,同时存在很多种可能性。
客户黏性降低倒逼银行场景创新
曾刚表示,利率市场化让银行的客户黏性降低,存款稳定性下降。目前银行设置直销银行的尝试并没有改变此状况,这也倒逼了银行的创新行为。
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立足于场景化。目前,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牢牢把握客户需求,以具体场景导入流量,以前端精致服务培育用户习惯,强化用户黏性。曾刚认为,银行学习互联网企业将服务置于场景前端,在后端设置银行服务,形成整体方案值得尝试。
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经验——平台化轻资产
互联网带来的轻资产概念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曾刚认为,银行正在从过去的重资产结构逐渐向轻资产的经营结构转型。数据显示,四大国有银行信贷规模正在缩小,平台化轻资产成为银行的选择,这一选择契合银行业务转型方向,而互联网为银行提供了机会,目前有关银行向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的新闻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曾刚同时强调,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点必须注意,但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样化合作发展未来银行
曾刚认为,未来银行将会更加愿意与互联网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这种合作在方向上将相互融合,其模式将是多样的。
相关
Rele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