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 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较为谨慎 2022年政策拐点将正式确立
2021年即将过去,受困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今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复苏之路虽出现强劲反弹,但却也是风险丛生,由此带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走向。对比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美联储多“剑”齐发,除了将利率火速降至历史最低之外,更是采用了无限量宽松等超常规举措来扶助经济走出衰退。但在2021年12月最后一次利率会议上,美联储不仅对通胀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更是宣布将加快缩减购债计划的步伐。
该如何看待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总体基调?其有何特点?背后有哪些原因?未来美联储政策将走向何方?其决定因素又有哪些?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2021年,全球经济在经历了新冠疫情冲击后,有了较为明显的回升态势,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整体复苏势头更为明显。但由于疫情仍有反复,各国防控能力和措施均存在差异,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金融、经济层面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较为谨慎,2021年大部分时间都保持了宽松政策的稳定和延续,更多通过沟通策略来引导市场预期微调,为后续政策转向进行铺垫。
曾刚表示,展望未来,美国经济运行状况将决定着美联储中长期的货币政策选择。总体上看,在2022年经济温和恢复、通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美国货币政策的拐点将正式确立,市场流动性也转向收紧。地产投资、居民消费再平衡,需求端放缓而供给瓶颈缓解,预计2022年美国通胀中枢下行,加息加税周期将正式开启。
2021年重点为应对疫情 超级宽松是货币政策主基调
“从美联储的政策操作来看,2021年,美联储关注的重点是应对疫情冲击,为实体经济恢复创造条件。”曾刚表示,因此,尽管物价上涨压力在一季度开始就已经较为明显,但在美联储公开表态中,认为通胀“暂时”的观点仍占据主导,并一直按兵不动,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一直维持到了11月。
曾刚认为,在此背后的主要原因是,2021年美国经济运行的整体复苏势头较为强劲,但结构上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特别是供给端的缺口,正在推动物价的上涨从“暂时”向“长期”转化。从需求端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叠加财政刺激,2021年美国居民部门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其中,汽车等耐用品消费增长较为明显,服务消费则因疫情影响,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带动美国进口规模扩张,2021年贸易赤字显著扩大,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和中间品的增速最高,月平均同比达到了41%。
从生产端来看,由于终端需求较为旺盛,自2020年8月以来,美国耐用品订单数量就已稳定超过疫情前平均水平,虽然增速趋缓,但向上势头仍然比较确定。美国制造业景气度在2021年3月见顶,之后由于原材料价格飙升及供应链瓶颈约束,制造业景气度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生产端的较快复苏,引发了美国劳动力供给紧张。
在价格方面,需求复苏叠加供给缺口,2021年美国物价上涨持续维持高位,演变为长期通胀风险的可能性不断加大。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美国物价开始飙升,4月至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分别达到4.2%、5.0%、5.4%,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PCE)同比分别达到3.6%、4.0%、4.0%。11月CPI同比进一步攀升至6.8%,为1982年6月的最高水平。总体上看,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是推升美国通胀水平持续走高的主要因素,此外,食品价格、住房价格和二手车价格上涨幅度同样明显。
美联储对通胀立场改变 2022年政策转向趋势明确
北京时间12月16日凌晨,美联储在12月利率会议上决定,在维持零至0.25%政策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将每月缩减购债计划的速度翻倍至300亿美元。此外,美联储在会议声明中正式删除了此前通胀是“暂时性因素”的说法,改称为“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和经济复工已经继续助长通胀处于高水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还表示,美国通胀偏高,迫使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计划,近期,新冠病例增加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急速扩散对美国经济构成风险。
“2022年,随着美国经济增速恢复到正常状态,通胀风险在美联储的决策函数中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曾刚说,有鉴于此,美联储于2021年11月开始缩减购债规模,预计将于2022年6月结束。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虽保持了基准利率维持不变,但在前瞻预期指引方面,明显加大了转向力度。点阵图上,所有委员均预计美联储将在2022年开始加息,具体为2022年和2023年各3次。缩债计划从2022年1月起,缩债规模由150亿美元/月调高到300亿美元/月。
曾刚表示,美联储明年货币政策走向仍将取决于美国经济表现。展望2022年,美国消费支出有望转向平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也将有所下滑。从生产端来看,预计美国就业缺口在2022年将有所改善,但受多种长期因素的影响,劳动参与率仍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一是美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劳动力人口规模在减少;二是经济恢复不平衡,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增加,降低了劳动意愿;三是疫情等综合因素导致部分中年人提前退休,现金补贴停止后劳动意愿恢复仍然缓慢,尤其是服务业劳动力依然紧缺。价格方面,2021年,美国物价的持续上涨既有需求端因素,也有供给不足(产能瓶颈)的原因。从结构来看,供给不足主要存在于能源、汽车、地产等几个主要领域。目前,汽车供应瓶颈已经缓解,能源周期还处于顶部,但供给正在改善,地产周期在2022年将会出现拐点,叠加政策转向和消费支出增长趋于平缓,预计美国2022年的物价走势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物价中枢下行,但需要警惕疫情反复再度冲击供应链,以及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可能导致的通胀螺旋式上升。
曾刚预计,总体上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趋势已经明确,但由于疫情仍存在潜在冲击的可能,以及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所积累的泡沫,美联储政策转向的进程和力度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在2022年,美联储在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计划以及启动加息的同时,会更频繁地通过央行沟通和前瞻指引来引导市场预期转变,推动金融、房地产市场进行提前消化和调整。当然,即便如此,美联储政策转向也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疫情后全球极其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全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均有可能显著加大,对各国政策操作以及经济运行也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作出及时的政策应对。
相关
Relevant